【校友简介】李晓跃,1990年9月至1993年6月就读于江南游戏(原益阳师专)中文系,现任益阳市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曾兼任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实践导师。在《文学报》《自然资源报》《领导科学》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论文近100篇,由其撰写歌词的《我在益阳煮茶等你》等10余首音乐作品在《词刊》《音乐教育与创作》和QQ音乐等国内专业音乐网站刊播。
别样的温暖和感动
——《苏轼传》《欧阳修传》《王安石传》读后
李晓跃
带着对北宋三位名人的好奇,带着对老师的崇敬,带着对人道的探寻,将《苏轼传》《欧阳修传》《王安石传》读完了。
这三部传记,均为同济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崔铭所著。去年学友胡国洪先生送我后,由于种种原因,虽一直摆在客厅沙发俯首即拾的显眼位置,到今年才有心境和相对丰裕的时间一一细读慢品它们。
一
说实话,自从政以来,随着职位的迁升,自己可以支配的整块时间越来越少,心也变得有些浮躁,有时才拿起书读几页,就思考工作上的事去了,加上我喜欢细嚼慢咽,阅读速度一惯很慢,所以这些年来虽然买过不少书,朋友也送了一些,除一些时令性的畅销书和杂志不时随便看看外,大部头著作读得越来越少。到如今多了一些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希望读一些好书时,却到了眼睛开始老花的年纪,只能把有限的眼力和宝贵的时间运用到读经典书籍上。
就这样,崔铭老师的著作成了我细读慢品的首选。三位名人传记通读下来,感觉非常好。
一是选题颇具典型性代表性。三位名人均是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均既是北宋文学界巨星,又是政界声名显赫者,同时在学术界颇有建树。按现在的眼光来评说,均是跨界人物。这三本著作的诞生,为我们研究中国北宋文学、北宋学术思想、北宋政治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二是选材尺度把控精准。历史烟云浩瀚,三位名人一生所经历的事件也不少,需要作者在尽可能多地收集和消化史料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在三本著作中选择的事件和三位名人撰写的文学作品,均较为全面、立体地反映他们出了他们各自的思想境界、性格命运以及各领域的历史成就,这种选择体现了作者独特的眼光和对史料高超的驾驭能力。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不曾从政,但在三本传记中,作者选择与苏轼、欧阳修、王安石有关的重大政治事件,有重有轻,有详有略,有厚有薄,正因为如此,才把三位名人刻画成了客观真实反映北宋政治风貌特别是政治变迁的镜子。
三是文风朴实优美细腻。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好的传记,均文笔优美,字字珠玑,但有些传记,本来人物很有看点,但行文枯燥,味同嚼蜡,甚至晦涩难懂,让人不忍卒读。崔铭老师三本著作属于前者。因我涉猎所限,以前包括在大学期间,没读过崔铭老师写的文章,记忆中的崔铭老师总是婷婷玉立于三尺讲台,留着长辫子,一身古装,对唐宋诗文如数家珍,娓娓而谈,其与课堂内容相当匹配的古典气质和轻言慢语中传递出来的浓郁情感,浸润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在徜徉唐宋文学长廊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她撰写的传记,没想到文笔这样优美,文字这么流畅,文风这么细腻,对人物心理的刻画这么活灵活现、淋漓尽致,让我们跟随着她的笔墨,不知不觉走进了三位名人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而且感觉那样的亲切自然。
四是态度求真务实。写传记贵在真实客观,难也在真实客观,作者常常受时代和视角的局限,难免打上主观的烙印。让我们折服的是崔铭老师异常严谨的治学态度,让她能突破时代和视角的局限,正如她在《王安石传》后记中写的“尽可能的抛开固有的观念、习见的标签”,从最原始的文献入手,结合对他同时代人与他的多层次互动的考察,还原一个真实鲜活、有血有肉的人物,坚持她提出的撰写传记“无一事无来历”的求实宗旨,要求自己在讲述事件时,包括一些细节,均有文献根据,绝不凭空编造。这种精神树立了她所撰写的传记的权威和厚重。
正因为有这四个方面的特点,读完这三本传记,这三位名人就那么真实、全面、立体地深深铭刻在我脑海里了,让我站到更高的高度去纵观北宋历史风云,去品味宋代诗文的魅力,去俯瞰滚滚红尘中的芸芸众生。这也许是深深吸引我细嚼慢咽通读完,甚至产生了拿起尘封的笔写篇读后感冲动的重要原因。
二
在作者心中,苏轼是智者。通过品读《苏轼传》,我不仅读出了他“一切境遇皆能从容应对”的“智”,还读到了他“智”背后面对各种境遇随遇而安的旷达态度。没有这种随遇而安的旷达,苏轼的每一次被贬,而且是一次比一次偏远,每一次遭遇的政治风暴,而且是一次比一次猛烈,他早已消沉颓废甚至自绝于人世。他总能从祸中找到聊以让自己慰藉的福,从苦中找到聊以让自己快乐的甜。正是这些“祸”和“苦”,成就了苏轼,成就了他留给世人的千古名篇。苏轼之所以一直为后世所敬仰,他的诗文之所以一直为后世所传扬,不光是其斐然的文采,更是其人格魅力,其文章背后展现的人生态度。
在作者心中,欧阳修是达者。通过品读《欧阳修传》,我不仅读出了他看待世事通透的“达”,还读到了他“达”背后对世道政道人道文道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欧阳修一生之所以仕途比较顺遂,源自他在广泛阅读基础上的悟性,源自于他对世道政道人道文道的探索和追求。道是什么?道即规律。正因为他经过不懈的探索,掌握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治国理政的规律、待人处己的规律和文化演进的规律,让他在处世处事、为人为文等方面左右逢源、无往不胜,在政界官至宰相,成为朝庭重臣,在文学界开一代先风,成为文坛领袖,在学术界著作颇丰,引领一个时代的发展。
在作者心中,王安石是勇者。通过品读《王安石传》,我不仅读出了他面对险阻的“勇”,还读到了“勇”背后对人生理想和信条始终如一的坚守。在我看来,王安石是一个典型的理想主义者,在推进各项政治改革的惊涛骇浪中,其表现出来的世罕其匹的勇气,主要源自他对振兴社会高远理想的执著坚守、视功名利禄如浮云的淡泊心境和“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的人生态度。其改革的领域和内容、推进改革的方式方法尽管后人褒贬不一,其政治成就众说纷纭,但其道德、人品、文章、才学却得到了基本一致的肯定,让人敬仰,这也是至其晚年,也没有在政界折戟沉沙,甚至原先的许多政敌不计前嫌、成为朋友的重要原因。
三
写此小文,正值江南入冬以来最寒冷的夜晚。窗外夜深人静,阴雨连绵,我的心却洋溢着别样的温暖和感动。
萦绕我脑海的,不单是崔铭老师重点推介的三位北宋名人被历史尘封、值得我们从中悟道的往事,是他们奋笔疾书、让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诗文,更有崔铭老师在孤灯下笔耕不辍的身影和她娓娓道来的深情叙说,崔铭老师用她纤细的笔墨,向我们传递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传递着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传递着熊熊燃烧的精神火把,照亮我们前行的路,温暖我们在世界百年未有的大变局加快演进的时代背景下有些焦虑的心灵。
从1997年着手写作《苏轼传》,后来相继完成《欧阳修传》《王安石传》,她约文献于千里之外,求真相于书海之中,先后绵延二十四年,这需要怎样的梦想、毅力和精神作支撑?在当今的学术界,在不少人追求快餐文化的今天,崔铭老师用她的三部著作,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其精神实在让我们感动。
如果说读历史名人传记,是与他们跨越时空的灵魂对话,其实何尝不也是与作者的精神交流?是崔铭老师带领着我们进行漫长而艰难的文化旅行,带领着我们对人生价值和社会、学术、文学之道的上下求索,带领着我们对生命意义的深度思考。在文化旅行中,我们领略到了中华历史长河中的灿烂风景,这何尝不是精神上的陶冶和享受?在上下求索中,我们领略了从哲学的高度方能觉悟到的人的文化属性,这何尝不是精神上的修行和提升?在深度思考中,我们领略了古代仁人志士的智达勇以及背后的人生态度,这何尝不是精神上的启迪和洗礼?
她二十四年磨成的“三传”,我多么希望,不单是高校中文专业的学生作为学习宋代文学史的书籍,不单是学术界的研究者作为研究宋代政治史、文化史参考的文献,也是政界的同仁作为学习用以资政的精神食粮,希望政界的同仁们放下浮躁,减少一点应酬,潜下心来耐心读读,更好地品悟为人之道、处世之道、从政之道,更好地引领一个地方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一方百姓。(作者系湖南益阳市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
2023年12月18日于湖南益阳
崔铭,硕士研究生导师,1986年7月至1997年8月任教于江南游戏(原益阳师专)中文系,现任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曾任韩国檀国大学客座教授,兼任中国欧阳修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苏轼研究会理事、上海市古典文学研究会理事。已出版《苏轼传》《欧阳修传》《王安石传》《张耒年谱及作品编年》《唐代诗歌选》《宋代诗词选》《15讲精读苏轼》《天才亦全才:文豪苏轼》等,主编《古代文学经典导读》《大学语文》等。在《复旦大学学报》《中国诗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橄榄》、韩国高丽大学《中国学论丛》、韩国汉阳大学《中国言语与文学研究》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其中,《苏轼传》入选伯鸿书香奖“二十种最受欢迎的苏东坡主题图书”、《王安石传》入选2021年度“中国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