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05版 理论·学习 2022-03-18发表我校党委副书记何旭娟等人的理论文章。
守正创新 办好高校思政课
何旭娟 王钢
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政课建设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系列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为思政课建设守正创新提供了重要基础。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办好高校思政课,守正创新是根本。
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守正
坚守马克思主义的学理之正。“守正就不能偏离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思政课教学传播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理论体系和科学知识,要向学生完整呈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逻辑,指导学生系统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中国化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思政课教师要在教学科研中贯穿马克思主义的灵魂,自觉带头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者、传播者和实践者。
坚守为党育才、为国育人的初心之正。高校坚持立德树人,落实“四个服务”,核心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思政课要发挥育人主渠道作用,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
坚守“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使命之正。高校思政课建设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这一基础条件。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引领作用,不断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全面贯穿、有机融入各门课程。要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党的建设工作,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
坚守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作风之正。思政课教师不能只是传播理论知识的“经师”,更要站在育时代新人的高度,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要”要求,言传身教当好“人师”,引导学生领悟和认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从而自觉强化“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创新
创思政课教学体系之新。要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相统一”要求,探索构建学生乐于接受的专题化思政课教学体系。注重强化问题导向,选取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把典型案例引入教学,使理性的问题感性化、深刻的问题通俗化,切实讲出理论的力量与魅力。
创思政课教学模式之新。要打破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唱“独角戏”的尴尬,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作用,建设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的教学模式,让思政课教师由“主演”变成“导演”,学生由“观众”变成“主角”。要努力营造锻炼学生听、说、读、写、演的教学情境,筑起理论与实践“同心圆”,在生动的教学体验中不断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创思政课教学资源之新。思政课教学要注重依托各类红色文化资源,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介体和环体的作用,打造“移动的思政课堂”。要加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虚拟仿真课程等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力度,依托思政课名师工作室等学习平台资源,实现传统教学优势同网络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推动思政课教学活起来。
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守正创新的着力点
站“高”,提高政治站位。高校党委要坚决捍卫“两个确立”,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持续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全面推动思政课守正创新,擦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鲜明底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做“大”,构建“大思政”格局。要发挥思政课的引领作用,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找准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的结合点,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完善设置各学段思政课课程目标,积极推动大学中学思政课教学内容有机衔接。推进思政课教学与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度融合,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激发思政教育协同效应。
求“精”,凸显地方特色。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特别是红色文化的教育性资源,开展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拓宽思政育人空间,培育教学活动精品,把思政课堂由学校延伸至社会,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增“效”,提升学生获得感。围绕“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探索实施思政课获得感测评,使广大学生有所学、有所思、有所得,把思政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课程。
(作者单位: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江南游戏基地)